中國人常說「不時不食」,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?對,就是孔老夫子。在《論語.鄉黨第十》中,便記載了孔子的飲食養生觀,而「不時不食」只是其一,合計起來共有十不食:
- 一、魚餒而肉敗不食:食物變質,魚肉變壞,不食;
- 二、色惡不食:食材顏色變了,不食;
- 三、臭惡不食:食物氣味發臭了,不食;
- 四、失飪不食:烹調方法不對,不食;
- 五、割不正不食:食材切割方法不對,不食;
- 六、不得其醬不食:不恰當的調味,不食;
- 七、不時不食:不合季節不應時令的食物,不食;
- 八、肉雖多,不可勝食氣:肉可多吃,但不能多過主食;
- 九、不撤薑食,不多食:每餐必定有薑,但不能多食;
- 十、沽酒市脯不食:街外買來的酒和肉乾,不食。
要求高吧,例如第四、五、六項,可是對星級大厨的要求,在家千萬別拿來跟媽媽過不去!不過綜觀其他,都是十分超前的飲食智慧。
例如「不時不食」,中醫養生講究天人合一,順應天時,食材因應時令季節而採納,正是膳食養生之道。套用在今天就更是超潮的環保宣言,當季食材就像剛從田裡畢業的優等生,無須老遠從外地購買,最新鮮又低碳。
又如「肉雖多不使勝食氣」,二千多年前便預言了現代營養金字塔,以穀物類為主,其次是蔬菜水果,加上適量的魚肉,就是均衡飲食原則!又如「薑」,是兼具藥食兩用價值,常吃有益,但不宜多吃。而一至三項,更是基本衛生常識,食材變壞一定不能吃。最後「沽酒市脯不食」,其實是叫我們不要亂吃街邊零食!
對於孔子的十不食,你有甚麼看法?抑或,你也有你的十不食,有的話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,看誰的十不食得到最多Lik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