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地有各地的飲食文化,餐具也一樣,最普及的有三子,東方人用筷子,西方人用叉子,非洲和印度人用手指!
大禹治水治出筷子?
說到筷子,可真是古人的偉大發明,現時發現最早的筷子是殷墟出土的青銅筷子。相傳四千年前治水的大禹在野外煮肉,等不及食物冷卻,隨手折了樹枝夾起滾燙的肉來吃。這隨手一夾,竟夾出了華夏文明最優雅的發明!這個故事體現了大禹的聰明和勤勞,也讓我們看到筷子的雛形。
妲己用玉簪餵紂王吃飯
考古學家也在商朝青銅鼎裡發現象牙筷殘骸,原來紂王早就用上「高級餐具」。傳說妲己為了讓紂王開心,用玉簪夾餸餵他吃。紂王覺得有趣,於是讓工匠特製了玉筷,還被大臣比干批評奢靡——原來古代也有「仇富心理」呢!後來用筷子吃飯的方式就傳到了民間。雖然這只是個傳說,但也反映了筷子在古代的逐漸普及。
「筷」的前身叫「箸」
隨著時間推移,筷子的製作也越來越講究。到了春秋戰國時期,筷子的樣式已經比較固定,而且人們還給筷子起了一個名字叫「箸」。不過去到明朝,據說因「箸」與王帝朱元璋的「朱」為諧音,為了避諱便改成了「筷」,一直沿用至今。
筷子是外交神器
在漢代,人們把筷子玩出花樣,在木筷刻上雲紋就像微型藝術品。張騫出使西域時,筷子居然成為外交神器,中亞貴族收到鑲玉烏木筷,比收到黃金還興奮!更神奇的是唐代壁畫裡的筷子足有30公分長,原來是吃火鍋專用。
筷子不僅是用來吃飯的工具,它還藏著很多有趣的故事。這些故事不僅好玩,還能讓我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。下次跟大家講講筷子的另類用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