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土樓:亂世中的「家族堡壘」

中國地廣人多,各地都有不同特色建築。其中福建的客家土樓,曾被美國誤以為是導彈發射井,一度成為國際笑話。

土樓的由來

1980年代,美國衛星拍下福建山區的巨型環狀建築,情報員緊張兮兮以為是「導彈發射井」,卻原來是客家人住了600年的「土樓」!這個烏龍笑話背後,藏著中國人的智慧。客家人原本是中原漢人,因戰亂一路南遷到福建、廣東山區。當地人稱他們為「客家」(意為「外來者」),為了自保,他們發展出獨特的「土樓文化」,但為甚麼要建成圓型呢?

防禦土匪

原來明清時期,福建山區盜匪橫行,客家人心生一計,建成圓形土樓防衛時沒有死角,外牆高厚,大門包鐵皮,還能從高處倒熱水、射箭,就像個「防盜堡壘」。而且樓內有水井、糧倉、養豬場,被圍攻也能撐幾個月。

抗震防災

圓形結構能分散壓力,遇上地震或颱風,土樓穩如泰山,600年來歷經無數天災仍屹立不倒。厚厚的土牆也能隔熱,環形天井十分通風,夏天比開冷氣還舒服。兼且每層樓都有大水缸,萬一失火可立刻撲滅。

家族團結

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家族團結,一棟土樓住著一整個家族,三層樓聚集幾十戶人家。樓內共用祠堂、水井,樓梯和走廊相連。小孩在環形走廊玩捉迷藏,在樓內吼一聲,連豬圈裡的豬都聽得見!中央祠堂是家族活動熱點,過年時幾百人一起擺桌吃盆菜,這才是真正的大家族團年飯!

土樓不是導彈發射井,也不是外星建築,而是客家人用智慧寫下的「生存史詩」。客家人,可說是低調的建築界達人!

 

Posted in 漫遊神州看大地 and tagged , , , ,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