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山族

中文名稱 高山族 信仰 原始宗教、佛教、基督教
人口 約49萬 分佈地區 臺灣、福建、東南亞

名稱由來

‌隋朝時稱為「流求人」,‌宋元時期稱「琉球」或「土人」,‌明代則有「東番夷」、‌「淡水夷」等稱呼。‌在日本侵佔臺灣期間,‌他們被稱為「高砂族」或「番(蕃)族」。‌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,‌臺灣光復,‌統稱臺灣的少數民族為「高山族」。‌

社會文化

高山族世代相承的傳統習俗中,有許多華南古文化的特質,諸如巢居、公廨、舟楫、杵臼、木鼓、生食海產、嗜檳榔、嚼米釀酒、竹筒飲酒、跣足、蹲踞、羽冠、卉服、珠貝、貫頭衣、筒裙、斷發文身、鑿齒、涅齒等等。

節日習俗

「豐年祭」又稱「豐收節」、「豐收祭」、「收穫節」等,相當於漢族的春節,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。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。

有許多飾物,‌如冠飾、臂飾、腳飾等,舞蹈時配戴花環

以穀類和根莖類為主,嗜煙酒、食嚼檳榔

巢居穴處,或辟竹編茅,架木為屋

常用口琴、鼻簫等演奏。此外還有鼻笛、鼻哨等管樂器

影片

飲食文化

傳統服飾

技藝傳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