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學們,今天我們要打開一本會發光的「中華美食百科全書」,那就是現正在香港故宮博物館舉行的「流動的盛宴──中國飲食文化」展覽,裡頭藏著從石器時代到現代的飲食秘密。
第一站:古人與神明的共享餐桌(新石器時代-漢代)
猜猜五千年前的祖先如何請神明「吃飯」?展櫃裡展示了公元前 206至公元 220 年與飲食相關的禮器及陪葬品。西周時期的「作父丁尊」可不是普通酒壺,它可是古人給神明送飯的「神仙外賣箱」。戰國的「綯紋豆」像是迷你調料架,專門裝肉醬和腌菜。最好玩的是漢代的「烤蟬爐」,上面的小蟬排排坐——原來古代人真會吃蟬的!你敢嚐嚐嗎?
第二站:絲綢之路上的美食派對(唐朝-宋朝)
這是唐朝人的國際美食展,跟著駱駝商隊來趟「舌尖上的旅行」,一探中國與中亞和西亞在飲食文化上的交匯融合和豐富多變。唐朝人用波斯風格的金色長杯喝葡萄酒,李白就寫過「葡萄酒、金叵羅,吳姬十五細馬馱。」的詩句(現在廣東話還會用「金叵羅」形容寶貝孩子呢)。看看那個來自波斯的鳳首壺,它的「長鼻子」設計讓倒酒變得超帥氣!隨着外來食品傳入中原,唐代出現了大尺寸的盤子,不僅裝過胡餅和古代冰淇淋「酥山」(類似刨冰),後來還漂洋過海成為中東皇室的宴會專用餐具。
第三站:山水畫裡的野餐達人(明朝-清朝)
古代文青的春遊裝備超講究!晚明的文人雅士喜歡「賓主六人,僮僕四人」的小舟,一邊遊船河一邊起灶煮茶。清朝的象牙船上雕刻著老爺爺喝茶聊天,有人捧著食物盒,有人撈魚蝦的可愛畫面。最神奇的是那個多寶匣,精巧的箱盒裡盛載著各種不同材質的古玩,移動時不會彼此碰撞,可見古人的智慧。
第四站:跨越時空的廚房(互動體驗區)
快來玩「古今連連看」遊戲!在虚擬餐桌上點菜, 還可以觀賞不同菜式的烹調過程,享受一場跨越時空的盛宴,回顧各種食器的前世今生和使用方法。
展覽日期:2025年3月19 日至6 月18日
地 點:香港故宮博物館展廳 8
學生票價:75元
彩蛋提示:博物為配合「流動的盛宴」主題,將舉辦一系列教育活動,包括透過複製品體驗文物的觸感、連結四個展覽單元的集章活動、遊宴提盒製作工作坊、公開講座,以及專為學生而設的學習資源小冊子,不要錯過啊。